最新廉價航空手提行李件數、尺寸與重量限制總整理懶人包

最新廉價航空手提行李件數、尺寸與重量限制總整理懶人包

廉價航空(Budget/Low-cost Carrier, LCC)常以票價便宜為賣點,但在行李政策上通常比較嚴格。尤其是隨身行李(手提行李 + 個人物品)在「尺寸」「重量」「件數」上的限制,比傳統航空要小或要額外付費。為了幫助旅客在訂票與打包時避免超重或尺寸不合的罰款與麻煩,下面先列出目前幾家熱門廉航的手提行李規定。

加入好友
哩來包車 旅徠出發 機場接送 專車服務

以下是幾家廉價航空的常見規定整理(來源包括 Travel YAM、XinMedia、Skyscanner、Funtime 等):

航空公司手提行李件數 / 隨身物品件數尺寸限制重量限制備註 / 特別規定
台灣虎航 (Tigerair Taiwan)1 件手提行李 + 1 件個人隨身物品最大尺寸 54 × 38 × 23 公分合計不超過 10 公斤(手提+隨身物品總重)隨身物品可為筆電包/免稅商品等,不佔位的嬰兒旅客不享有此額度 
樂桃航空 (Peach Aviation)1 件手提行李 + 1 件隨身物品三邊總和不超過 115 公分;具體長寬高如 50×40×25 公分等規定 合計重量限 7 公斤 如需託運行李需額外付費;航線不同可能有細項差異 
亞洲航空 (AirAsia)通常為 1 件手提行李 + 個人物品約 56 × 36 × 23 公分為常見標準 重量通常限制在 7 公斤左右 若購買加值票種,可能有較高的行李限額/額外件數 
捷星航空 (Jetstar)1 件手提行李尺寸常見為 56 × 36 × 23 公分 重量限制約 7 公斤 航線與票種有可能影響行李政策差異 
酷航 (Scoot)規定可能為 1 件 + 隨身物品,或在某票種下可攜帶更多行李手提行李尺寸不可超過 54×38×23 公分,長寬高總和不可超過 115 公分 重量限額依票種不同,如基本票 10 公斤,較高票種可能增加至 15 公斤或更多 若選擇含手提行李限額較高的票種(比如加值包裹或 PLUS 類型),可享較寬鬆限制 

手提行李規定對照:細節與比較

下面針對「尺寸」「重量」「件數/隨身物品」三項做深入比較,並分析哪些規定對旅客影響比較大、常見的踩雷點。

尺寸限制的變化與陷阱

  • 三邊尺寸 vs 長寬高 vs 長寬高總和:有些航空公司規定單一件手提行李的「長 × 寬 × 高」每一邊不能超過某個尺寸(例如 54 × 38 × 23 公分,含輪子、拉桿、把手等外突部分)。有些則規定三邊加總不得超過某個數值(如 115 公分)。如果尺寸稍微超出,就可能被要求託運或支付額外費用。從虎航、樂桃等例子可見這點。
  • 隨身物品(Personal Item / 隨身小物)尺寸:這塊通常指的是可以放在座位前方地板或椅背下的小包,例如筆電包、手提包、水壺包等。其尺寸限制雖小於手提行李,但若加總重量或大小被忽略,也常常有爭議。例:虎航規定隨身物品 + 手提行李合計不得超過某重;樂桃也類似。
  • 票種/航線差異:有些廉價航空在不同航線(例如國內線 vs 國際線),或不同票價方案(基本票/加值票/高級票)對尺寸限制會有所不同。有些方案給予更大的手提行李/重量額度。旅客若訂票時沒注意,可能以為跟一般票一樣。

重量限制:幾公斤常見?超重如何處理?

  • 多數廉價航空把「手提行李 + 隨身物品」總重量限制設在 7 公斤 為基準。這個是最常見也是比較保守的標準。比如捷星、亞洲航空、樂桃等均是這個檔次。 
  • 有些航空公司/票種會給比較寬鬆的重量預算(例如酷航 + PLUS 類型),或是將隨身物品部分單獨限制,但手提行李部分可以承載較重重量。像酷航在某些票種中可達 10-15 公斤。 
  • 超重費與現場檢查風險:若重量超過規定,通常會在值機/登機口被要求付費或託運。現場加收的費用比預先網上訂購行李划算多了。很多廉航都鼓勵旅客在訂票或出發前先確認與購買額外重量。 

件數與隨身物品規定

  • 廉價航空一般允許 1 件手提行李 + 1 件隨身物品(個人物品,例如筆電包、小背包、購物袋),但這一件隨身物品的存在與允許度差異很大。部分航空公司會把隨身物品算入手提行李重量限制,有些則是額外的、獨立計算。 
  • 有些航班/票種則只允許 1 件手提行李(不含隨身物品)或完全不含隨身物品(只放在座位前底下的很小包)。例:香港快運航空某票種就有這樣的限制。
  • 隨身物品的尺寸通常較小,也不可放在頭頂置物架;只有手提行李可放置於行李架上;放法與空間也可能有爭議。若隨身物品過大,有些空間不容許放置。建議旅客了解航空公司的規定與實際機艙空間。


為什麼這些規定常被忽略?實際打包與省錢技巧

除了航空公司的規定之外,旅客在實際操作時常因為以下幾點導致麻煩或多付費。了解這些可以更好規劃,也能省錢、旅行更順利。

實際測量與尺寸誤差

  • 廉價航空規定常包括輪子、把手、外框等所有「外突出部分」。若只測量主要箱體,很可能忽略這些部分,導致登機時被要求託運或補費。
  • 建議使用可伸縮手把折疊或收起來測量,盡量挑選硬殼輪子設計貼近箱體的款式。

重量分配與行李秤

  • 家用秤或行李秤要準備好,在打包時就預先秤重。把重的用品放託運或分散到隨身物品裡。避免集中在登機箱裡面導致超重。
  • 若是帶有電子產品、相機、筆電等重物品,把它們放在隨身物品(如果允許)可能比較好,因為隨身物品的限制在某些航空公司比較寬鬆。

提前購買 vs 現場補費比價

  • 很多廉價航空提供「加購託運行李 / 提高手提行李限額」的服務。如果在訂票時或起飛前在線上加購,通常價格比現場櫃台補費便宜許多。
  • 比較不同票種間的行李政策差異,有時加值票種含行李的總成本 + 行李額度比買基本票再加託運費更划算。

注意航線 /機場規定差異

  • 國際線 vs 地區線:國際航線手提行李或隨身物品的安檢、安全規範可能比國內線更嚴,例如液體規定、電池、鋰電池等。這些不是重量或尺寸,但可能被禁止或限制攜帶。
  • 機場政策或航空公司在某些機場的執行標準可能更嚴格(例如某些轉機機場對隨身物品尺寸或重量精確度要求高)。

圖表:幾家廉價航空手提行李規定對比

下面是一張圖表,對照幾家常見廉價航空的手提行李主要規定(尺寸 + 重量 + 件數/隨身物品)。可供旅客快速比對。

實戰建議與常見問題解答

為了讓你的旅行更順利,下面是一些在訂票與出國打包時的建議,以及旅客常問的問題與回答。

訂票前該如何選擇最適合的行李政策?

  1. 比較票種:即使是同一家廉價航空,不同票價(基本票、加值票、包行李票等)手提行李的重量與件數可能差很多。選擇票種時把行李額度也算進去成本中。
  2. 注意航線與轉機:若旅程中有轉機,不同航段航空公司規定可能不同,需確保所有段落均符合尺寸與重量。
  3. 預估打包內容:先列清單,估算重量與尺寸,尤其是電子產品、相機、衣物、化妝品等。若發現重量或尺寸接近限制,可考慮縮減或更換行李箱款式。

打包技巧與行李箱選擇

  • 選擇「輕量型」登機箱:越輕自己行李箱重量,就越多空間裝物品。
  • 箱子要能壓縮和貼合:如果有外突部件(輪子、把手),要測量時包含這些部件。
  • 隨身物品善用空間:筆電、相機、貴重小物放隨身物品,較重的衣物放托運(若付費),減輕手提行李重量。
  • 衣物壓縮袋:可以幫助減少空間,但重量仍在秤上顯示。

常見問題與避免罰款/麻煩的方式

問題解答 / 建議
如果手提行李超過尺寸或重量會怎樣?通常會在值機櫃台或登機口被要求託運,並補交超重或超大尺寸費用。有些航空公司現場處理手續繁複且費用高,避免於出發前未確認。
隨身物品是不是所有航空公司都允許?幾乎大部分廉價航空允許隨身小物(筆電包、小背包等),但有些票種或最基本票型可能不含這樣的物品或限制非常小。建議看該公司規定。
如果購買多重行李/額外重量時機與價格差異大嗎?是的。提前在官網加購行李或手提行李額度通常比機場現場或登機口補費便宜許多。要注意的是加購規定與到達機場後可能無法調整或較為昂貴。

結語

手提行李規定對於搭廉價航空的旅客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忽略尺寸或重量規定,可能導致額外費用或行李被託運造成不便。旅客若能在 訂票前先了解自己搭的航空公司 + 票種 的規定,並在打包時量好箱子與秤重量,就能避免很多麻煩。

總結來說,要注意的三大要素是:

  1. 尺寸(包含凸出部分與三邊總和)
  2. 重量(手提行李 + 隨身物品合計或分別計算)
  3. 件數與隨身物品限制
哩來包車 旅徠出發 機場接送 專車服務
哩來包車 旅徠出發 機場接送 專車服務

延伸閱讀